健康科普

狹義的生物安全是指對生物多樣性、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風險。
廣義的生物安全還包括重大新突發傳染病、動植物疫情、外來生物入侵、生物遺傳資源和人類遺傳資源的流失、實驗室生物安全、微生物耐藥性、生物恐怖襲擊、生物武器威脅等。
安全法小貼士
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、動植物疫病的, 應當及時向醫療機構、有關專業機構或者部門報告。
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做好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等工作。
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、散布虛假的生物安全信息。
個人不得購買或者持有列入管控清單的重要設備和特殊生物因子。
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, 不得擅自引進、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。
相關法律責任
醫療機構、專業機構或者其工作人員瞞報、謊報、緩報、漏報,授意他人瞞報、謊報、緩報,或者阻礙他人報告傳染病、動植物疫病或者不明原因的聚集性疾病的 ,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,給予警告;對法定代表人、主要負責人、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,依法給予處分,并可以依法暫停一定期限的執業活動直至吊銷相關執業證書。
編造、散布虛假的生物安全信息,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,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。
個人購買或者持有列入管控清單的重要設備或者特殊生物因子者,沒收違法所得,給予警告,可以并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。
未經批準, 擅自引進外來物種的,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,沒收引進的外來物種,并處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。
未經批準, 擅自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,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,責令限期捕回、找回釋放或者丟棄的外來物種,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。
01
不隨意攜帶動植物產品出入境。
這種行為不但 違法,同時還可能損害生物鏈和生態系統,造成 疾病的傳播擴散。這里要注意,不僅是活的動物,就是 肉類產品,也是不能隨意攜帶的。
02
不隨意處理死亡動物。
如果遇到動物或家禽家畜非正常死亡,或者懷疑動物染上傳染病,不能自行處理,要及時 報告相關動物防疫部門。
當出現動物疫病,要堅持: 不食用、不丟棄、不宰殺、不買賣,需進行徹底的 無害化處理。
03
增強自我防護意識。
在疾病流行期間,一旦出現 發熱、咽痛、咳嗽等癥狀,應及時去定點醫院 就診,同時盡量 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眾場所,以免造成疾病傳播。
被確診為傳染病時,要嚴格遵醫囑做好 個人防護或實施 隔離。
04
不隨意進出傳染病區和實驗室。
去醫院就醫或探視病人時,要嚴格 遵守醫療機構相關規定, 不要隨意進出傳染病房和實驗室,以免造成自身感染并傳播。